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原本平淡无奇,很难引起你兴趣的普通场景,如果你透过门缝、窗框、树丛拍摄,就会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这就是框架式构图的工作原理:利用视觉遮挡,创造透过门缝/墙上的洞“偷窥”的感觉,增强画面吸引力。
在拍摄时留心观察周边环境,你可以找到许多可以用来搭建框架的元素,比如说经典的门窗、栏杆、树丛、墙上的洞等;一些比较“飘渺”的元素,如雨雪、雾气,甚至是非实体的光影,也可以充当框架。
框架式构图很好用,也很难用。它能让你的作品更有吸引力,但稍微不注意就会出错,反而会毁掉你的作品。
如何用好这把“双刃剑”呢?本文为您整理了框架式构图的正确使用姿势、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一定会对您有所帮助!
1. 框架式构图的常见用途
除了前文所述的“创造偷窥感,增加画面吸引力”之外,框架式构图还有许多其它用途:
遮挡“无趣”部分
在出门拍风光时,如果你遇上的是个万里无云的大晴天,拍出来往往是一片接近纯色,光秃秃的天空,一点儿也不好看。
而如果你找到一片树丛,把它作为前景框架,透过它来拍摄,就可以遮挡住无聊的纯色天空,画面效果会好得多。
增加画面层次
有的画面看起来会比较“平”,缺乏层次,没有空间纵深感和立体感。如果使用框架式构图,可以为画面增加一个层次,更有空间感:
排除干扰景物
当画面中存在很多干扰景物时,利用框架可以实现对它们的选择性遮挡,让主体更为突出。
增添特定氛围
开大光圈虚化前景景物,再利用它构建框架,你就能把前景景物融入画面,在增添某种特定氛围的同时,又不会过于影响主体的表现力。
虚化前景作为框架,既增添色彩又不影响主题
框架式构图的用处很大,但它并不是什么场景都可以随便用的“万灵药”,而是“稍不注意就容易出问题”的双刃剑,要慎用。
接下来就为您讲述框架式构图的一些注意事项,请您在使用框架式构图时务必注意。
2. 框架式构图的注意事项
框架式构图,救不了烂片
框架式构图能有效地把观众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中的“非框架部分”中,确实可以增添“略显平淡”场景的吸引力。
但如果你拍摄的照片本身就特别无聊/构图不好/曝光不准/对焦失误,再怎么框架式构图也无力回天。
框架式构图,可以“锦上添花”,把好作品变得更好;却不能“雪中送炭”,把烂片变成好片。
如下图,漂亮的公园美景,配上框架后变得更吸引人;然而本身就缺乏重点又不美观的杂乱场景,配上框架后照样不好看。
在思考“该不该用框架式构图”之前,请先思考“这个场景值不值得我拍”;决定使用框架式构图以后,也要把非框架部分当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进行恰当的构图、曝光和对焦。
构框景物不能太难看
在进行框架式构图时,除了考虑“是否吸睛”“是否突出主体”之外,还要注重画面的美观与否。
受到拍摄条件所限,有时候,用于构建框架的景物并不是很好看,可能会影响画面的美观程度。我们来看个例子:
如上图所示,框架式构图“吸引视线”的作用发挥得很好,但构框景物——一片斑驳的旧墙却并不好看,占据过大比例会影响画面整体的美观程度。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考虑减小框架部分的画面比例,或虚化框架,画面整体的美观程度就会提升不少:
如果是从昏暗的室内往外拍,构框景物很可能会变成全黑,这个问题就更值得注意了。
相反,如果是比较漂亮的构框景物,多一些也是无所谓的。
构框景物不能“喧宾夺主”
框架式构图,本质还是用构框景物来衬托主体。如果构框景物吸引的注意力比主体还多,那就是典型的“喧宾夺主”了。
比如说,当构框景物种类多,关注度高,画面比例还比较大时,就很容易出现这一问题:
绿叶、黄叶、门框,吸引了过多的注意力
只使用单一种类的景物作为框架,并控制它的画面比例,或选取关注度高的主体(比如说人),就能避免这一问题。
另一种常见的“喧宾夺主”的情况,就是从较暗的室内往室外拍时,由于光比很大,构框景物容易剪影化。
在这种剪影化的状态下,如果构框景物的形状比较奇异,往往就会吸引过多的关注度:
奇异形状的剪影,关注度比背景风光还高
最后还要提一句,不要滥用框架式构图。看见门窗、栏杆和树丛就想玩框架式构图,这种行为是大错特错的,拍摄效果未必会更好,而且还会让你形成思维定势,限制你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