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疍民”也称“疍户”,是对旧时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水上群体的称呼,历史上的疍民自成一体,因此称“疍族”,又称为“水上居民”“连家船民”。在民族融合过程中,“疍族”逐渐失去做为一个单独民族的特色,称为汉族的一个氏系。2014年04月19日摄于宁德市霞浦县盐田乡北斗村2014年04月19日摄于宁德市霞浦县盐田乡北斗村2006年01月21日摄于宁德市漳湾镇横屿村2006年01月21日摄于宁德市漳湾横屿村
“闽东”则指唐宋时期隶属于福州长溪、宁德两县和元明清时期的福宁州府。二者地域相连,皆位于闽省的东北部,语言上属于“闽东方言区”。在清代《候官县乡土志》:“县有一种人,以舟为居,能久伏深渊,俗称曲蹄。(因处舟中,其脚常弯曲不舒放)”,即指“闽东疍民”。2006年01月22日摄于宁德市东侨经济开发区金蛇头村2018年10月27日摄于宁德市漳湾镇鳌江村2018年10月29日摄于宁德市漳湾镇鳌江村
溯源历史,疍民由“水生”向“陆生”不断推衍的过程,看似自然而生,实则是背后文化观念的变迁。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在注重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中,不断衍生出新的文化。2014年08月01日摄于宁德市东侨经济开发区金蛇头村2018年10月27日摄于宁德市漳湾镇鳌江村2018年10月27日摄于宁德市漳湾镇鳌江村2015年11月13日摄于宁德市霞浦县盐田乡北斗村2016年05月02日摄于宁德市霞浦县沙江镇竹江2016年05月02日摄于宁德市霞浦县沙江镇竹江
本组纪实图像从内容上看,主要由海边劳作、陆地生活、宗教信仰、节日民俗、环境地貌等版块构成,照片无时不刻不散发着“疍民”本体的人文符号。摄影师不在把照片看作是一件纯粹的美学作品,而是对过往的能指。通过展现照片真实性的同时,视觉化的呈现过去,让“大众记忆”在组照述说中被重构,将模糊的记忆不断清晰,也正是在这种摄影师与观者之间的“双重解构”过程中,超越了文字所能述说的文化传承,传递了一种即时的、未经扭曲的社会或历史证据。2016年05月02日摄于宁德市霞浦县沙江镇竹江2015年07月10日摄于宁德市霞浦县沙江镇竹江2015年07月10日摄于宁德市霞浦县盐田镇斗门村
以照片的堆叠呈现时间背后的文化力度,也是这组纪实摄影的可贵之处。一副或者几幅海岸水居元素的水生气息影像,看似碎片化,却是源远流长的文化符号构成的综合型文本,于平庸处孕育哲学观与社会观,从典型性群体反观整个社会的样本。2015年07月19日摄于宁德市东侨经济开发区2015年07月19日摄于宁德市东侨经济开发区2014年08月01日摄于宁德市东侨经济开发区金蛇头村2014年08月01日摄于宁德市东侨经济开发区金蛇头村
统一的黑白色调,让观者的视觉引力集中于照片本身的情节之上。拔地而起的高楼前摇晃的渔家船,嶙峋起伏的海岸线蜿蜒而去,仿佛一场跨越过去与现在的梦境。清晰明了的视觉对照,让人的视觉从复杂的画面场景聚焦到不经意的细节,勾起了心中潜藏依旧的情感。2014年04月12日摄于宁德市霞浦县盐田镇斗门村
以下是陈信荣老师专题部分摄影作品细细品读每一副作品,都有几个趣味中心,富有诗意的画面里,人物的表情、形态与周边社会环境的关系都“晒”在历史的更迭中,串联、勾勒出普通百姓生活变迁的时代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