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人所未见的,必定收获人所未有的、得到人所未得的。
你看我看大家看,如果大家看到的都是一样的,拍摄出来的也就大体相同。但如果是我看到的与你看到不同,肯定拍出来就各不相同;而且我看到的是人们所未见的,那么呈现出来的必然是新鲜的且是吸引大众的画面。
有了这个超越常人的眼光,就能够在人文摄影现场中,发现常人所未见的东西——角度和细节,就能够获得超越别人的精彩作品。所以我觉得发现常人所未见的画面,应该说是人文摄影家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和眼光。
发现最佳角度
首先是发现常人所未见的角度,这里面一个是拍摄角度,一个是思维角度。在摄影取景中说角度,通常包括有正面、侧面、背面的方向变化和俯拍、平拍和仰拍的高低变化。不同角度的改变,必然导致我们看到人物的不同相貌形状与前景以及背景等布局的变化——拍摄出不同的照片。
所以好的摄影师,都会东跑西看、上蹿下跳地找角度,就是为了寻找一个最佳的角度,以便使被摄人物的得到最好地展示,画面有最佳的构成。
例如《印度瑜伽》的拍摄处理就是如此,印度是一个神的国度,大街小巷都可看到“神的身影”,我在街上偶遇这位瑜伽老者后,现场围绕他从多个方向来观察,发现并选择了从右边带有神像前景的角度来拍摄,既有前景又有中景,人物主体也很突出。最为关键的是这个画面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神像,它很好地点明了“印度教徒每天在心中供奉着他们的神”,也更好地表现了印度瑜伽人与神为伴的生活内容。
思维角度是一个比喻词,意思是指大家看事物的“方法”,是“看法相同”还是“与众不同”,自然也会决定你的发现是否更新颖更有趣。但思维角度的新颖反常,就离不开深入观察和思考。要多角度观察那些似乎平平常常的事物,并从眼前的现状中看到一些“特别之处”。
这样的发现需要我们在现场眼观六路,不仅是看人物布局与神情动态,也要细致地查看主体周边的环境,通过合理的构图与技法控制,才有可能捕捉到更多有利于揭示主体内涵的信息。
比如我在尼泊尔拍摄的《神的国度》,就是一个极其特别又富有意义的发现。尼泊尔是神的国度,随处可见寺庙、神像。
街上一家小店门口画满了神像画,还有几面镜子穿插其中——反射出众多人物影像,这让我有一种镜中世界的感受,于是我就蹲下来拍摄镜子里面反射的影像,用几个很小的镜子里面就容纳了尼泊尔当地的人和生活。这样的画面就是我带着特定的思维——神的国度,去感觉去发现当地的风土人情,最终找到并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和细节来展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看到生动细节
一幅人文摄影作品,如果有了生动出彩的细节,就能感染人心、产生共鸣、引起联想。就能让人物纤毫毕现、生动具体、直观真实,即使是我们不太熟悉、不太理解的人和事,也能变得通俗易懂。
所谓细节,就是组成事物的细微成分,是影像画面的细胞。因为它可视可感、触手可摸,对于人文摄影这样一种基于事实的影像艺术,好的细节就像是一种催化剂,能加速我们的情感“化学反应”,提高我们的情感温度。在人文作品的表现方面,我认为很多时候细节大于情节。
例如《孩子的手》就是用特殊细节来说话,拍摄地在非洲某个农村,该村庄处处是牛粪,苍蝇漫天飞舞。在村子里遇一个哥哥背着睡熟的弟弟,只见其弟弟满头满手都是苍蝇。
这些小小的苍蝇,本来是一种令人厌恶的东西,拍摄中我们都会赶走它,但在构思这幅作品时,我认为“细节大于情节”,而苍蝇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生活细节——很好地说明了原始部落人的生存现状。因此在拍摄时,我刻意强调手的局部和密密麻麻的苍蝇细节,含蓄又强烈的刻画这一画面,来表现该地区人群生存现状的恶劣与特殊。
再例如《窗口》一作,画面是一个形成对称与呼应的构图,当我发现这里有可能会出现一个有趣的画面时,即中间是挂满雕塑的墙,左边窗子的女孩与右边窗子的狗形成了呼应,就等着这个一瞬间——女孩与狗同时出现,这样使画面可读性和趣味性大大增强。但是这个画面的发现与精彩,却是离不开两个小细节——女孩与狗,如果他们不出现就平淡无味了。
上面两个案例中的细节是常人大多忽略的元素,但我发现了它们并重点表现出来,也就得到了新的的画面。
其实深入地来看,发现常人所未见的东西——角度和细节,不仅是要看到静止的,也要看到是动态的,最好是将角度细节结合、将思维与发现融合,形成一种开拓性思维和以小见大的艺术效应。
大雕塑家罗丹早就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当你全方位地、创造性地和反常态地去看世界,就会发现,人文之美,就在我身边,也在你身边,在我们大家的身边。
本文内容摘抄自陈建强老师的《人文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