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面对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当你看到鲜活生动的人物事件,肯定都想构成出一个理想的画面,创作出一张张完美的人文摄影作品。那么你的思维会决定你的眼界,而你的眼界就会决定你对画面的取与舍,就在你将要按下快门的一瞬间,画面中主体与陪体的呼应与各种元素的构成就将决定画面布局的好坏,由此可见构图是多么重要。
我的摄影构图法则:瞻前顾后
在长期的人文摄影创作中,我深切体会到构图的重要性和困难性,也由此对摄影现场构图处理,进行了自己的探索和总结。
我提炼出来的构图要领是:瞻前顾后。
具体来说又包括前呼后应、左右平衡、高低错落三种变化,这三种变化实际上是概括了主体、陪体与环境背景之间相互协调的视觉关系,也是注意到人物的环境、注意到人物的动态、还有注意到人物之间的大小远近疏密高低比例的关系,这样来统筹布局以完美画面。
只要我们有这样的思维并用此思维来带入取景选择,在摄影构图中,就能更好更多的实现主体、陪体和环境的完美搭配。
构图的目的
我认为好的摄影构图,就是要在现场当机立断,选择典型的人物要素,并进行生动的造型处理和完美的形式构成,创作出一个思想内容与完美形式的摄影艺术作品。
从构图角度上看,当我们观察取景并构思画面时,就要解决好主体、陪体和环境的关系,就要安排好前景、中景和背景的距离与高低。
这里面主体是画面中的主角和重心,用来表达主题思想和揭示事物本质的形象。陪体是画面中的配角,主要是对主体起烘托、陪衬、美化、补充的作用,使主体的表现更为充分。环境是指在主体周围的各种人、景、物,起着说明所处环境空间和渲染气氛的作用。人文摄影构图不是包括万象,要通过观察与取舍去提炼有助于主题表达的环境与陪体,选择合适的拍摄距离、拍摄方位、拍摄高度令画面主体与陪体构成有呼应、有对比、有美感,兴趣中心突出的画面。
请看我拍摄的《问候》(图1)一作,在大凉山无论春夏秋冬,老人们都喜欢在家门口或者矮墙(环境)边席地而坐。当我的镜头对准这位老奶奶(主体)的时候,一只狗(陪体)突然闯入镜头,在她身上亲昵,这给寒冷的画面添加了许多温暖与趣味。在这幅画面中,人物主体与动物陪体之间充满温情的对视,在结合简洁而鲜明的环境衬托下,三个要素各司其职,同时又紧密融合,非常好地讲述出大凉山人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
再如《心愿》(图2)这幅作品,拍摄于尼泊尔巴德岗广场。我当时的构图思考是,巴德岗被誉为露天的历史文化博物馆——可以选择较大的广场和房屋来强调环境背景,然后我选择从大佛侧背面——使这个陪体更为高大,拍摄了许愿的小姑娘——人物主体虽小但脸部神情和敬礼动作都很清晰。这样的画面,不用文字解说,就能够让观众对被摄环境与事件一目了然。
光影与线条
在实际拍摄中,为了强化主体、突出主体,需要调动一切摄影手段,比如对人物的选择和取舍,利用光影和角度变化,还有形式上“点线面”的提炼,等等技巧手段巧妙应用,使之成为画面的结构中心、视觉中心和趣味中心并增强艺术美感。
例如《希望之光》(图3)就是利用光影来说话的,几条明亮的光柱照射到正在学习的小姑娘身上,让我们想到了未来想到了希望。
而《吸引》(图4)则是用“小而特”来吸引我们的视线,一群原始部落的人们目不转睛的看着数字时代的产品ipad,画面中虽然ipad不是很显眼,但是因为其形状颜色特别,依然成为趣味中心。
再看《背影》(图5)是在线条与块面上着手,一个古代的石磨占据了画面的前景,将观众的思维引到了旧时光;一条延伸延伸的小路,把观众的视线引到了老者孤单的背影,画面孤寂感油然而生。
再如《自拍》(图6)又是利用框架来结构画面,门框上下倒影围住了自拍的女郎,是画面有了形式美且使人物主体更加醒目。这在摄影构图中也是极为常用的艺术手法。
在人文摄影创作过程中,现场构图决定着眼界的高与低,决定着构思的实现与否,决定着画面的好坏优劣,决定着作品的成功失败。
本文内容摘抄自陈建强老师的《人文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