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局上来看构图,呼应不光是前后之间的事儿,也包括左右上下等多个方面。也就是说我们在做好前后呼应的同时,还要注意整体的平衡感——画面左右平衡和高低平衡。
在构图处理上,我会非常重视这个呼应与平衡。不能说主体人物在左边或上边,陪体人物也放到左边或上边,那这样就不行。对此我就会寻找一个平衡的物体,使画面上的人物分布和视觉分量在左边与右边、高处与低处都来实现平衡。
不对称平衡
先来看不对称平衡,这是最主要最常用的左右平衡样式,它主要是利用人物的形态和动作,及其在视觉上的轻重感,穿插组合与呼应来实现的。这种平衡样式既能构成画面的视觉平衡感,还能消除对称式构图的呆板性。
请看作品《家园》(图1),就是一个构图上左右平衡的典型范例。一个眺望远方的人物背影位于画面左边1/3处,如果右边只是一片空白的话,显然是很单调的。这时我选择了远处的一排烟囱放在画面右边,既构成了左右平衡关系,也丰富了作品的内容。
再例如《鱼市场》(图2)也是很好地采用左右平衡构图,构成新奇画面效果。一排排整齐的即将送到市场的海鱼吸引了我的视线,于是我将鱼作为重点前景给以大面积表现,同时专门拍摄了右边的渔民,虽然人很小但有分量——使画面形成了左右平衡的构图。
事实上这张照片我是先看见鱼,然后才从平衡角度上纳入渔民的,像这样在拍摄中由陪体引起拍摄动机的情况还是很多的,关键是如何将有趣的陪体与人物主体紧密而巧妙地组合在一起。
对称平衡
对称平衡在摄影中也有很多应用,它的特点为天平式的对称布局,画面中被摄人物(主体与陪体)之间具有形式上的对等平衡关系,在总体布局上形成明显的稳定感,这是符合人们稳定安全的心理习惯的。
《雨后》(图3)是一幅画面左右构成很像天平称的作品。雨后乌云密布的天空下,三位农民在劳作场上构成了三角形构图,主体人物居中而立——高大,背景人物一左一右——瘦小,这样的构图不仅平衡了画面,还让主体人物显得更加坚定有力。
另一幅作品《非洲部落》(图4)就有所不同,画面中两个抱小孩的母亲正好分居左右两边,类似于一种镜像的对称效果,这样就构成天然的稳定效应,给人一种放松和自然的感觉,正好适合表现母子亲情的主题。
在《妈妈没回来》(图5)的构图处理上,就更为大胆和自由,小孩与小猫被树影分割左右而平衡,真是新颖有趣。当时这个小孩坐在墙边睡着了,我就悄悄地走进院子,惊动了院子里的小猫,它迅速躲到墙边,与熟睡的孩子构成了左右平衡的布局,立刻抓拍了下来。
在我们的拍摄中,陪体很多时候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或是一颗树,一间房子等等,都可以用来平衡画面。
高低错落
如果我们在拍摄中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主体人物与背景人物还存在一个高低错落问题,在理想的画面中,主次人物或前高后低或前低后高,也可以左高右低或左低右高。假如他们都在一个平面、一个高度,画面中的元素缺少起伏感,会显得太呆板,也容易出现相互遮挡的弊端了。
怎么来解决呢?及时改变摄影者的高低角度,比方说我一低下来,人物主体就高了,背景人物或者房子就低了,这就形成“高低错落”,就有前后左右的呼应平衡了。这也是我最常用的构图手法。
这里请看作品《部落的汉子》(图6),这是一幅在主次分配、构成形式和整体气氛等方面都很出彩的画面。
对于主体与背景需要融为一体的画面,我通常的做法是蹲下了拍,这样很容易使主体与背景分离开,让画面得到简洁的背景、营造出高低错落的关系。如果这幅照片在拍摄时不用低位拍摄,最前面的主角与背景中的几个人以及自然背景等,必然重叠在一起,就会使画面主次不分,就会陷于平淡普通之中。
《放牧》(图7)一作就是这样来拍摄,利用低机位轻松避开杂乱的背景并制造出高低错落的画面布局。在现场选景构图时,我专门选用两头牛作为前景并构成一个大框架,将人物框围起来以得到突出;由于是从下向上地仰拍,所以将主体与陪体之间的高度落差拉开的很大,构成了典型的高低错落布局。
高低错落还可以利用人物自身的大小和位置变化来实现,比如自然物体的高矮差,人物跳跃的高度差等,都可以巧妙地用来表现高低错落的布局。
《马赛舞》(图8)就是这样来想来快速抓拍的一幅有趣作品。画面中,跳跃腾空的马赛人与背景里几个“观众”构成了强烈的高低错落关系,令画面有强烈的形式感与视觉冲击力,实际上这幅画面的构图既有高低错落,又有左右平衡与前后呼应,是一个综合应用的典范。
而另外一幅作品《主人》(图9),就是利用骆驼与主人之间由于自然形状的大小差,组合出来的局部画面。骆驼高大,人物矮小,两者在一起具有天然的高低之差,采用近景构图截取人与骆驼的局部入画,既有高低错落的呼应,也可以避免人物骆驼都齐全的松散弊病。
一张好照片中,如果具备高低错落、左右平衡、前后呼应等人物关系和结构变化,构图必定完美。每一张有呼应、有对比、有节奏感的好构图画面,都是经过静心构思与布局得到的,这里所说的精心布局,其实就是一种直觉,一种镜头感,是日积月累后形成的一念之间的快速反应。要经营好人文摄影构图,就要带着瞻前顾后的构图法则,通过不断实践练习,去培养自己的摄影眼与直觉,才能驾驭人文摄影构图。
本文内容摘抄自陈建强老师的《人文之道》